close



又到了中元普渡的盛大祭拜活動,里長里民全都聚集到公園的帳篷區。

準備了不少豐盛的三牲素果,舉行普渡大會!!!祈求平安順利!!!

大人們忙著祭拜穿梭著,小孩忙著玩耍跳躍著,公園比平常更熱鬧非凡呢!!!

祭拜中途,還下起一場滂沱大雨,在這悶熱的大熱天注入一股清涼呢~~~

我也玩的不亦樂乎~~~哈!

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 

中元普渡緣由:

  嗩吶聲揭起,高亢而明亮中元節的各項活動在音樂聲中揭開序幕從古到今,祭神如神在,祭鬼如鬼在,一向是中國人敬神拜鬼的心態。所以一直到現在,人們可以不參加任何節慶,但是這一天-中元節,是不會錯過的。

  在民間的流傳中,每年陰曆七月初一凌晨,地府開鬼門,讓所有在陰間受苦受難的鬼魂,能夠趕回陽間去探望生前的老家和後世子孫,並且享宴一番。到了七月三十,假期結束,這些鬼魂又得重返陰間。因此農曆七月就被稱為鬼月。而民間俗稱的「巧月」或「瓜月」,也就是指農曆七月。七月的民間行事中,大部分都跟被稱為「好兄弟」的孤魂野鬼有關,所以,從七月初到七月底各地的普渡活動不勝枚舉,這也是我們一年的祭祀活動中的高潮。

「中元普渡」的起源,根據記載就是古代的「厲祭」,「厲」指惡鬼。人們怕橫死凶亡的「強魂厲魄」來作祟,因此就燒些紙錢,灑些江水來賄賂他們,叫他們不要干擾人們。也由於這種怕鬼的心理,才有了這些各式各樣的祭祀祈求消災。

  「中元」的名稱來自道教,而中元指的就是道教信仰的最高神祇「三官大帝」中的地官,因此七月十五這天,民間都會祭祀地官大帝,而地官大帝相傳也就是古代賢君大舜,所以民間就以祭祀地官大帝,感謝大地的福佑,作物得以生生不息。

  雖然「中元」的名稱。來自道教,但「中元普渡」的觀念則是來自佛教的「盂蘭盆會」。相傳佛陀的大弟子目犍連,也就是民間傳說中的目連,到了地獄,看見母親置身在餓鬼道中受苦,趕緊用缽子盛飯給母親解餓充飢,但是沒有想到飯一到母親口中,立刻變成火炭,不得下嚥,目連悲痛不已。

  於是就以百味五果供養佛僧,廣結十方僧侶,舉行「盂蘭法會」,誦經施食,把母親的靈魂從地獄中救出,福報無量。宗教的慈悲精神,借著超渡的活動,來表達人世間的善意,我佛慈悲,普渡眾生,為願人間美善,源遠流長。

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 

鹿港地區流行的歌謠:七月普渡歌

初一放水燈,初二普王宮,初三米市街,初四文武廟,
初五成隍廟,初六塗城, 初七七娘媽生,初八新宮邊,
初九興化媽祖宮口,初十港底,十一菜園,十二龍山寺,
十三衙門,十四餓鬼埕,十五舊宮,十六東石,
十七郭厝,十八營盤地,十九杉行街,二十後寮仔,
廿一後車路,廿二船仔頭,廿三街尾,廿四店後,
廿五許厝埔,廿六牛墟頭,廿七安平鎮,廿八婆仔寮,
廿九通港普,三十龜粿店,(八月)初一豬呫,初二乞食寮,
初三米粉寮,初四乞食吃無餚........

初一放水燈(放水燈之習俗,是要將光明送給溺水而亡的孤魂們,通知他們普渡日已到,上岸來享用普渡的供品。)
初二普王宮(此宮舊時是鹿港的蘇王爺廟,昔稱萬春宮,清時通稱王宮。)
初三米市街(米市街顧名思義是米的集散地,是清時鹿港米的集中地。)
初四文武廟(指的是孔廟與關公廟之合稱,在小火車站的旁邊。)
初五城隍廟(此宮正名鰲亭宮,官祀城隍爺,日據時被拆,今所見只剩正廳。)
初六土城(這是清代鹿港水師游擊署的所在地,今已不見。)
初七七娘媽生 (七月七日俗稱七夕,鹿港有拜七娘媽的風俗。)
初八新宮邊(新宮指的是新祖宮,是唯一官建的媽祖廟。)
初九興化媽祖宮(此宮是鹿港三個媽祖廟中最早者。)
初十港底(以前的小碼頭,是清時船舶最遠可達之地。)
十一菜園(今日的菜園里,位於街鎮之邊緣地區。)
十二龍山寺(鹿港龍山寺是台灣保存最完整的寺廟建築。)
十三衙門 (指的是北路理番同知署,在今天鹿港國小內。)
十四飫鬼埕(今天城隍廟前面的小市場,古時是攤販、江湖藝人的集散地,以前吃飯時間一到,聚集在這裡大吃大喝,真像極了「餓鬼」。)
十五舊宮(指天后宮,鄉人稱它為舊宮以別於新祖宮。)
十六東石(今東石里,是北頭一個漁村,居民大都姓黃。)
十七郭厝(北頭的郭厝里,以居民以郭姓為主。)
十八營盤地(又稱牛瘟堀,為清代鹿港南來牛車的終點。)
十九杉行街(杉木批發地,手工藝品及傢俱製造地區。)
二十後寮仔(今鹿港樂觀園前面。)
廿一後車路(菜市場北邊的小巷子。)
廿二船仔頭(古昔也是船舶停泊處,天后宮北方。)
廿三街尾(鹿港南端,分頂街尾、中街尾 、和下街尾。)
廿四宮后(舊媽祖宮後面東側,居民屬施姓,勢力龐大。)
廿五許厝埔(是一個許姓為主的聚落。)
廿六牛墟頭(舊時所有鹿港的牛隻販賣集中在此進行。)
廿七安平鎮(現在鹿港民俗文物館的前面。)
廿八箔仔寮(又稱打棕埕,是一個船泊主要停留區。)
廿九通港普(鹿港任何地方,在過去幾天沒做普渡的,都在這天補行普渡。)
三十龜粿店(因為所有賣紅龜粿、粽粿等供物的糕餅店,在這一天普渡。)
初一豬砧(賣豬肉的也是因為生意忙碌,延到八月初一再普渡。)
初二米粉寮(賣米粉的也是因為生意忙碌,延到八月初一再普渡。)
初三乞食寮(在七月普渡中,乞食到處接受人家施捨,在今天普渡。)
初四乞食食無餚(普渡已過,乞食又回復靠乞食而過活的日子了。)


附註:這首普度歌在日據時期也是鹿僑們的通關口令,傳聞辜顯榮先生(辜振甫先生尊翁)顯赫於台北時,對於流落他鄉,缺少盤纏的鄉親們必會給予賑濟。但若口音腔調不像鹿港人者,就請鄉親背誦這首歌,證明自己是正港的鹿港人,才會得到周濟和禮遇。

不知道現在鹿港人還有人會唱ㄇ?!呵呵~~~︿___︿

資料來源:
http://www.elet.org.tw/ocacworks/200404/07/prep.htm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jw!9aOWP5SeHwGlNki7MvbQCg--/article?mid=257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oveemily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